一、 把握作业育人功能
遵循教育规律、坚持因材施教,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。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,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,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,帮助学生巩固知识、形成能力、培养习惯,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、精准分析学情、改进教学方法,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、开展科学评价、提高教育质量。
二、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
学校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,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 90 分钟。周末、寒暑假、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。
三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
学校要根据学段、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,合理布置书面作业、科学探究、体育锻炼、艺术欣赏、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。鼓励布置分层作业、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,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,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。切实避免机械、无效训练,严禁布置重复性、惩罚性作业。
四、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
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,根据实际学情,精选作业内容,合理确定作业数量,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,严格要求与备课、上课、辅导、评价等教学环节保持一致。教导处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。
五、加强作业完成指导
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,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,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。
(继续浏览需权限)